我们从7.5万亿个气体检测数据源中获得的启示
2025-06-25
关键要点:
20多年的气体检测数据为更安全的工作场所提供了动力:英思科拥有超过7.5万亿个数据源和1.5亿个报警事件,为气体检测安全制定了行业标准。
新技术通过智能集成连接安全和运营:iNet®在提供实时见解的同时极大限度地减少了工作流程中断,使安全和运营团队能够协作,减少停机时间,提高整体现场性能。
工业安全的未来是数据驱动的:从预测分析到物联网集成,英思科正在引领从被动安全到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
英思科在气体检测软件领域拥有 20 多年的经验,这一历程让我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通过收集和分析庞大的数据集,我们赢得了全球客户的信任,为他们的员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我们与软件产品管理团队一起探讨了我们获得的见解和客户面临的挑战,揭示了我们丰富的数据历史如何为仪表管理和员工安全标准提供信息。欢迎加入我们,一起探讨我们的技术发展、iNet 平台的独特功能,以及我们如何推动工业安全的未来。
英思科:在提供气体检测软件 20 年后,英思科有哪些收获?
Timothy Thompson:来到英思科后,我发现我们利用 20 多年的数据,不仅从维护角度,而且从工人安全角度,为气体检测仪表的运营提供了行业标准,这非常独特。通过了解每位客户所在的行业,我们能够确定安全计划的基准,包括预期暴露水平或气体报警次数,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根据工作内容或功能区域制定方案——这只有通过长期积累如此丰富的数据才能实现。
Michael Russin:我想强调我们多年来帮助客户收集的数据规模。7.5 万亿个单独数据点和 1.5 亿个警报事件,这表明了我们与客户之间建立的信任以及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数据集的规模和持久性也体现了英思科的创新历史。几十年来,我们与客户合作,创建了新的工作流程,例如大规模仪表管理和警报缓解,以改善他们工作场所的安全状况。
英思科:根据这些数据,我们的客户面临较大的挑战是什么?
Timothy Thompson:我认为,在讨论新平台时,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会,那就是我们的客户努力将安全数据与影响安全的实际业务流程联系起来。通常情况下,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和系统中,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才能访问。问题是,从这些信息中能获得哪些洞察?我们有很大的机会通过改进系统来帮助客户实现这一点,而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我们可以整合客户已有的信息,或将信息推送到我们的专业领域,如Michael提到的7.5万亿个数据点。
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能让客户从业务绩效角度判断安全问题的根源。这可能涉及业务运营,例如石油天然气上游的泄漏,或维护环节的设备故障。将这些信息关联起来正是客户的追求,以便他们明确精力投入的方向。这就是我们的机遇:解决这一痛点。
Adam Daniels:我们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数据延迟。这对任何气体检测供应商都适用。如果用户、技术人员、操作员或一线工人未将仪器连接到系统,软件就无法获取相关数据。这是我们在iNet中积极解决的问题。
英思科:那么,让我们来谈谈 iNet。iNet 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Michael Russin:从简单的气体检测到投资更全面的气体检测计划,客户可能会遇到许多成长中的问题。他们通常需要更换正在使用的硬件,并对操作员和管理人员进行重新培训,以了解如何使用设备和充分利用数据。iNet 的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的平台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
在 iNet 软件中,我们为有高端需求的客户打造了实时监控等尖端功能,但同时也为所有客户提供了无论使用何种设备都能享受的丰富数据体验,以管理其设备的所有具体方面。
英思科:根据客户行为或数据,是否有任何见解会让当前或未来的客户感到惊讶?
Timothy Thompson:在改进软件的过程中,我们有机会与许多客户进行了交流。我们讨论了不同层次的安全性和数字化成熟度曲线,特别是那些在两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客户。他们试图通过分析数据来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见解。然而,如果缺乏必要的数据或组织文化未达成一致,可能还未准备好实施此类分析。
与这些客户交流时,他们讲述了建立支持数据驱动型组织变革的历程。这对当前客户(可能在安全意识方面相对薄弱)而言,可通过借鉴更先进客户的经验与教训获益。此类知识有助于他们达到类似的成熟度水平。
Adam Daniels:我在这些交流中获得的一个见解是:没有两个暴露情况是相同的。过去,竞争对手和英思科主要关注警报次数。然而,我们从客户那里了解到,对 iNet 而言,新的机遇在于需要了解警报的持续时间以及警报是否发生在工厂预期的位置,这对于了解暴露情况的完整背景至关重要。客户希望拥有更多工具来深入分析数据并过滤掉无关信息。
我对未来客户的启示是:并非所有报警都具有同等重要性。组织需要基于自身标准操作程序(SOP)和标准的数据分析能力,以确定哪些暴露情况需要从工业卫生学角度进行调查。
英思科:听起来,任何使用气体检测软件的人都需要明白,数据不仅仅包含“是什么”,还包括“何时”、“为何”以及“如何”等信息,这些信息都隐藏在每份报告中的每一个警报背后。
Timothy Thompson:是的,而“谁”正是他们试图填补的空白。
英思科:展望未来,您如何看待气体检测技术的演变及其与更广泛的安全系统的整合?
Michael Russin:我认为,许多气体检测供应商在过去的十年里忽视了一点,那就是新功能和新技术只有在不干扰操作员工作流程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成功。对于许多客户现场的操作员来说,他们的工作流程主要围绕支持生产和维护活动的日常活动展开。我们的任务是提供一款既能保障安全又不会干扰日常工作的设备。
展望未来,气体检测领域胜出的企业将是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多数据和洞察力,同时极大限度减少操作人员和管理者工作流程干扰的公司。最终,无论数据多么有价值,如果它将一项两分钟的日常任务延长至十分钟,客户将犹豫是否接受这种权衡。这就是市场的发展方向,也是赢家应具备的条件。
Adam Daniels:我设想安全与运营之间将建立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关系。如今,安全往往被视为“扫兴的警察”。然而,我们开始看到——不仅在气体检测领域,而且在安全部门监控的其他现场问题方面——各部门正在转向通过减少停机时间为运营创造价值。正如迈克所提到的,能够以极小影响整合工作流程,并帮助维持或提高运行时间的团队将取得成功。安全团队不再只是要求一线工人携带监测设备,而是需要与运营部门合作。这两个职能部门需要确定更有效的工作流程,在安全与运营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
随着监管层面安全标准的持续提升,运营部门越早认识到赋予安全团队决策权的重要性,组织将越受益。
Timothy Thompson:我看到两个关键点。首先,将分析技术应用于气体检测数据是行业明确发展的方向。若能为工业卫生专家提供数据驱动的洞察,帮助他们推动流程改进并论证资本投资的必要性,将显著简化其工作。做到这一点,将使您提供的产品赢得新的信任,您会看到该领域出现赢家。
另一个方面涉及从气体检测扩展到工业安全。随着气体检测仪越来越紧凑和先进,英思科所做的工作帮助减少了工伤死亡人数,以至于在我们合作的许多行业中,与气体相关的死亡已不再是主要死亡原因。我认为工业安全将逐步纳入其他危险源的数据,而物联网(IoT)的发展使这一目标更加可行。未来,我认为行业将朝着一个涵盖所有类型安全功能的整合平台方向发展。
如果您对利用我们的专业见解提升安全措施感兴趣,请联系我们,探讨如何优化您的气体检测计划。